第(1/3)页 确定没有问题之后,董卓才带着大军进入长安城。 没想到,道路两旁,居然有居民跪拜,高呼‘恭迎瘟神’。 别说董卓了,贾诩和温良,一个计划的制定者,一个计划的实施者,这时候都有些懵,不明白发生了什么。 瘟神,应该是靠死亡让人们怕的啊,不应该是都躲在自己的屋子里不敢不出来吗? 怎么还欢迎上了? 不过,不管怎么说,老百姓们愿意配合,总归是件好事,董卓等人也就没有在意。 温良哪里想得到,事情的起因是他恶趣味上来,多加的那一条‘多喝热水’。 这个年代的普通百姓,哪有喝热水的习惯,都是渴了之后,手边有什么就喝什么。 肠胃自然都不太好。 但因为要信‘瘟神’,所有的水都要温了之后才能喝。 热水喝多了,肠胃舒服了,人也就感觉舒服了。 而且这个效果是立竿见影的。 所以,原本应该靠死亡引起民众恐惧的‘恶神’,就这么变成了大家所期待接触的‘好神’。 自然不会选择躲在家里。 除此之外,让董卓意外的是,朱儁和卢植率领大军离开时,并没有带走长安城全部的粮草,反而留下了不少。 刚想让手下将这些粮草带走,却被贾诩制止了。 “牧守,不可。” “嗯?” “现在天下都在流传我凉州民众安定,粮草富裕,所以各地的百姓和官吏才会对我们的到来没有抵触。 如果我们将长安城内的粮草搜刮一空,朱儁等人肯定会就此大肆宣扬,我们是来抢粮的。 那样的话,各地的百姓就不会支持我们了啊。” 贾诩这么一说,董卓才明白过来,为什么朱儁等人离开时,即不将粮草带走,也不烧毁,反而是留了下来。 原来是在这等着他呢。 一旁的温良也是无语的翻了个白眼,果然,这个年代能靠军功当上将军的,都有两把刷子。 就朱儁和卢植这俩人,走之前还给他们挖坑呢。 至于普通的百姓,虽然在战斗的时候帮不上什么忙,但如果想要干扰大军前进,还是很容易的。 比如,董卓大军出征,粮草是不可能随军携带的,都是放在附近的城市之中。 大军只携带一部分自己吃的口粮。 等到占领一个新的城市,才会将后方的粮草继续前移。 这个过程中,如果百姓们聚众抢粮,或者去破坏道路,会是件很麻烦的事情。 再加上汉朝长久以来都讲究仁政,所以董卓也是不希望失去民心的。 接下来,就像朱儁和卢植猜测的一样,董卓从长安城出来后,沿渭水入河东郡。 随后又沿黄河顺流而下,至平阴县上岸,直奔洛阳。 整个过程,没有受到任何当地官员的干扰。 因为人可以骑马,而粮草可以走水路。 仅仅二十日之后,董卓军便到了洛阳城外。 让温良奇怪的是,贾诩在沿途的城市里,都储备了一定量的兵将维持秩序,并且囤积了一定量的粮草。 “师父,我们为什么不多带一些粮草呢?洛阳城下的对峙,会很快结束吗?” 如果说在沿途城市里储备粮草和士兵,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后路,但来到洛阳城下之后,大军只带了一周的粮草,就让温良有些不理解了。 看样子,贾诩和董卓,都没有要打下洛阳城的打算? 因为,想要攻下洛阳城的话,一周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。 哪怕是围困洛阳城,按照洛阳城的物资储备标准,守上一两个月是没问题的。 “因为我们不可能打下洛阳,皇帝坐在那个皇位上,靠的是国运。 国运不散,就没人能取而代之。” 听到贾诩的话,温良下意识的挑了挑眉毛。 贾诩却皱起了眉毛。 六甲里,关于有句话,叫‘眉扬为知’。 意思是,挑眉的动作,代表这个人自认为知道问题的答案。 贾诩有些奇怪,温良听到这个消息后,怎么会出现这个动作。 六甲,温良也是背下来了的。 所以,看到贾诩的表情,再回想一下自己刚才的动作,有些无奈。 这种下意识的表情,真的不是说藏就能藏住的。 “师父你说的国运,是指的天子玺吗?” 见温良有些期待的表情,贾诩瞳孔一缩,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。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,那自己之前的疑惑,便都有了解释。 “没错,你想说什么?” 第(1/3)页